天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人生轨迹

天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人生轨迹

他的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类对时空、质量和能量的理解。狭义相对论颠覆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以及质能等价原理(E=mc²)。而广义相对论则将引力解释为时空的弯曲,这一理论不仅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而且为后来的宇宙学和黑洞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爱因斯坦晚年致力于统一场论的研究,试图将物理学中的四种自然力量统一起来,尽管他的统一场论研究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他的探索精神和执着追求为后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杨振宁说:20世纪物理学的三大贡献中,两个半都是爱因斯坦的。

霍金说:在过去的100年中,世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原因不在于政治,也不在于经济,而在于科学技术——直接源于先进的基础科学研究的科学技术。没有别的科学家能比爱因斯坦更代表这种科学的先进性。

李醒民说:爱因斯坦是矗立在我们面前的又一峰巅。他的思想像一座品类极全、品味极髙的共生矿山,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宝藏。尽管许多有识之士先后进行了可贵的勘探和采掘,但是只要改换个新的视角探测,或在原处再深掘一些,往往会有意料不到的发现和收获。要知道,爱因斯坦的思想财富似乎是取之不尽的。

方在庆说:爱因斯坦是一位几乎所有人都熟知但又并不深知的大科学家。作为科学家,爱因斯坦无疑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

艾萨克森说:他既为人和善又超然物外,既才华横溢又有点摸不着头脑。带着一种心不在焉和冷嘲式的幽默感,爱因斯坦到处漂泊,四海为家。对于缺点和过错,他表现得很诚实,有时(但并不总是)的确像他看起来那样幼稚。他既挂心整个人类的命运,也关心具体的人。对宇宙真理和世界议题的专注使他显得似乎不太关心眼前的事情。任何人,都不应该为了国家而放弃个人自由。

02

爱因斯坦名言

1、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

2、你要知道科学方法的实质,不要去听一个科学家对你说些什么,而要仔细看他在做些什么。

3、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

4、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和永恒的目标。

5、没有侥幸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有必然性的。

6、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7、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

8、人们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9、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

10、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11、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12、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学到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是那么多的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而且圆圈越大,它的圆周就越长,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也就越大。由此可见,我不懂的地方还大得很呢。

13、决不要把你们的学习看成是任务,而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机会。为了你们自己的欢乐和今后工作所属社会的利益,去学习。

14、A(成功)=X(艰苦的劳动)+Y(正确的方法)+Z(少谈空话)。

03

爱因斯坦年表

1879年,出生

3月14日上午11时30分,出生于德国乌尔姆。

1880年,1岁

爱因斯坦随父母迁居慕尼黑。

1884年,5岁

进天主教小学读书。

1888年,9岁

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在学校受宗教教育,接受了受戒仪式,弗里德曼是指导老师。

1889年,10岁

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

1891年,12岁

自学欧几里得几何,对数学感到狂热的喜爱,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1892年,13岁

开始读伊曼努尔·康德的著作。

1894年,15岁

一家人移居意大利米兰。

1895年,16岁

自学完微积分。

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失败。

开始思考当一个人以光速运动时会看到什么现象,对经典理论的内在矛盾产生困惑。

1896年,17岁

获阿劳州立中学毕业证书。

10月29日,迁居苏黎世并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就读。

1899年,20岁

10月19日,正式申请瑞士公民权。

1900年,21岁

8月,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12月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次年发表在德国莱比锡《物理年鉴》期刊上并加入瑞士国籍。

1901年,22岁

3月21日,正式取得瑞士国籍。

5到7月,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的论文。

1902年,23岁

6月16日,被瑞士伯尔尼专利局雇佣。

1903年,24岁

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他们结婚前就已经有了一个女儿。

1904年,25岁

9月,爱因斯坦由专利局的试用人员转为正式三级技术员。

1905年,26岁

3月,爱因斯坦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

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

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这一年因此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1906年,27岁

4月,爱因斯坦晋升为专利局二级技术员。

11月,完成固体比热的论文,这是关于固体的量子论的第一篇论文。

1907年,28岁

升职为专利局一级技术员。

1908年,29岁

10月,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

1909年,30岁

10月,爱因斯坦离开伯尔尼专利局,任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1910年,31岁

10月,爱因斯坦完成关于临界乳光的论文。

1911年,32岁

爱因斯坦从瑞士迁居到捷克布拉格。

1912年,33岁

爱因斯坦提出“光化当量”定律。

1913年,34岁

爱因斯坦重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14年,35岁

4月,爱因斯坦接受德国科学界的邀请,迁居到柏林。

8月,即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虽身居战争的发源地。生活在战争鼓吹者的包围之中,却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

9月,爱因斯坦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在这个组织被宣布为非法、成员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转入地下的情况下,爱因斯坦仍坚决参加这个组织的秘密活动。

10月,德国的科学界和文化界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发表了“文明世界的宣言”,为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鼓吹德国高于一切,全世界都应该接受“真正德国精神”。在“宣言”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1915年,36岁

11月,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并且成功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运动。

1916年,37岁

3月,爱因斯坦完成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5月,爱因斯坦又提出宇宙空间有限无界的假说。

8月,完成《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总结量子论的发展,提出受激辐射理论。

1917年,38岁

年初,爱因斯坦患有许多疾病(包括肝病和胃溃疡),他的表姐埃尔莎照顾他。

他写了一篇关于宇宙学的著作,他后来将把这个宇宙学术语称为他的“最大的白痴”。

10月1日,他接管了德皇·威廉物理研究所的管理工作。

1919年,40岁

爱因斯坦与米列娃离婚,同年,与表姐埃尔莎结婚。

1921年,42岁

1月,访问布拉格和维也纳。

1月27日,在普鲁士科学院作《几何学和经验》的报告。

2月,去荷兰阿姆斯特丹参加国际工联会议。

4月5日至5月30日,为了给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的创建筹集资金,同魏茨曼一起首次访问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巴纳德勋章。在白宫受哈丁总统接见。在访问芝加哥、波士顿和普林斯顿期间,就相对论进行了4次讲学。

6月,访问英国,拜谒了牛顿墓地。

1922年,43岁

1月,完成关于统一场论的第一篇论文。

3—4月访问法国,努力促使法德关系正常化。发表批判马赫哲学的谈话。

4月,参加国际联盟知识界合作委员会。

7月,受到被谋杀的威胁,暂离柏林。沿途访问科伦坡、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上海。

11月9日,在从日本到上海的途中,爱因斯坦通过电报知道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3年,44岁

2月2日,爱因斯坦从日本返回途中,到巴勒斯坦访问,逗留12天。

2月8日,成为特拉维夫市的第一个名誉公民。从巴勒斯坦返回德国途中,访问了西班牙。

3月,爱因斯坦对国联的能力大失所望,向国联提出辞职。

6—7月,帮助创建“新俄朋友协会”,并成为其执行委员会委员。

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诺贝尔奖金。并讲演相对论,作为对得到诺贝尔奖金的感谢。

12月,第一次推测量子效应可能来自过度约束的广义相对论场方程。

1924年,45岁

爱因斯坦加入柏林的犹太组织,并成为缴纳会费的会员。

12月,取得最后一个重大发现,从统计涨落的分析中得出一个波和物质缔合的独立的论证。此时,还发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1925年,46岁

爱因斯坦受聘为德苏合作团体“东方文化技术协会”理事。

5月到6月,爱因斯坦去南美洲访问。与甘地和其他人一起,在拒绝服兵役的声明上签字。接受科普列奖章。为希伯来大学的董事会工作。发表《非欧几里得几何和物理学》。

1926年,47岁

爱因斯坦同海森堡讨论关于量子力学的哲学问题。接受“皇家天文学家”的金质奖章。接受为苏联科学院院士。

1927年,48岁

2月,爱因斯坦在巴比塞起草的反法西斯宣言上签名。参加国际反帝大同盟,被选为名誉主席。

10月,参加第五届布鲁塞尔索尔维物理讨论会,开始同哥本哈根学派就量子力学的解释问题进行激烈论战。发表《牛顿力学及其对理论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1928年,49岁

1月,被选为“德国人权同盟”(前身为德国“新祖国同盟”)理事。

春,由于身体过度劳累,健康欠佳,到瑞士达沃斯疗养,并为青年讲学。发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至其最近的变化》。

4月,海伦·杜卡斯开始到爱因斯坦家担任终生的私人秘书。

1929年,50岁

2月,发表《统一场论》。

3月,爱因斯坦度过了50岁的生日,躲到郊外以避免生日庆祝会。第一次访问比利时皇室,与伊丽莎白女王结下友谊,直到去世之前一直与比利时女王通信,获普朗克奖章。

9月,爱因斯坦同法国数学家阿达马进行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争论,坚持无条件地反对一切战争。

1930年,51岁

爱因斯坦因不满国际联盟在改善国际关系上的无所作为,提出辞职。

5月,在“国际妇女和平与自由同盟”的世界裁军声明上签字。

7月,同泰戈尔争论真理的客观性问题。

12月11日到次年3月4日,爱因斯坦第一次到美国访问,主要在加州理工学院。

12月13日,沃克市长向爱因斯坦赠送纽约市的金钥匙。

12月19日到20日,爱因斯坦访问古巴。发表《我的世界观》、《宗教和科学》等文章。

1931年,52岁

3月,爱因斯坦从美国回柏林。

5月,爱因斯坦访问英国,在牛津大学讲学。

11月,号召各国对日本经济封锁,以制止其对中国的军事侵略。

12月,爱因斯坦再度去加利福尼亚讲学。为参加1932年国际裁军会议,特地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演讲。发表《麦克斯韦对物理实在观念发展的影响》。

1932年,53岁

2月,对于德国和平主义者奥西茨基被定为叛国罪,爱因斯坦在帕莎第纳提出抗议。

3月,爱因斯坦从美国回柏林。

5月,爱因斯坦去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讲学,后赶到瑞士日内瓦列席裁军会议,感到极端失望。

6月,爱因斯坦同墨菲作关于因果性问题的谈话。

7月,爱因斯坦与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通信,讨论战争的心理问题。号召德国人民起来保卫魏玛共和国,全力反对法西斯。

12月10日,爱因斯坦和妻子离开德国去美国。原来打算访问美国,然而,他们从此再也没有踏上德国的领土。

1933年,54岁

德国纳粹政府查抄他在柏林的寓所,焚毁其书籍,没收其财产,并悬赏十万马克索取他的人头。他当时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与普林斯顿大学无关)任职,之后便决定不返回德国,并于1940年加入美国国籍同时保留瑞士国籍。

1934年,55岁

爱因斯坦文集《我的世界观》由其继女婿鲁道夫·凯泽尔编辑出版。

1935年,56岁

5月,到百慕大作短期旅行。在百慕大正式申请永远在美国居住。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离开美国。

获富兰克林奖章,与波多耳斯基和罗森合作,发表向哥本哈根学派挑战的论文,宣称量子力学对实在的描述是不完备的。

为使诺贝尔和平奖赠予关在纳粹集中营中的奥西茨基而奔走。

1936年,57岁

爱因斯坦开始同英费尔德和霍夫曼合作研究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

12月20日,妻艾尔莎病故。

发表《物理学和实在》、《论教育》。

1937年,58岁

3月—9月,爱因斯坦参加由英费尔德执笔的通俗册子《物理学的进化》的编写工作。

3月,声援中国“七君子”。

6月,同英费尔德和霍夫曼合作完成论文《引力方程和运动问题》,从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进一步揭示了时空、物质和运动的统一。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重大发展,也是爱因斯坦在科学创造上的最后一项重大成就。

1938年,59岁

爱因斯坦同柏格曼合写论文《卡鲁查电学理论的推广》。

1939年,60岁

8月2日,爱因斯坦在利奥·西拉德等人的协助下致信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史称“爱因斯坦—西拉德之信”),建议美国抓紧原子能研究、防止纳粹德国抢先掌握原子弹,这直接促成了美国曼哈顿计划的启动。

妹妹玛雅从欧洲来美,在爱因斯坦家长期住下来。

1940年,61岁

5月15日,爱因斯坦发表《关于理论物理学基础的考查》。

5月22日,致电罗斯福,反对美国的中立政策。

10月1日,取得美国国籍。

同年,爱因斯坦写了一篇著名论文,为他的这一命题进行辩护,即“我不信仰一个人格化的神”。

1941年,62岁

爱因斯坦发表《科学和宗教》等文章。

1942年,63岁

10月,爱因斯坦在犹太人援苏集会上热烈赞扬苏联各方面的成就。

1943年,64岁

5月,爱因斯坦作为科学顾问参与美国海军部工作。

1944年,65岁

为支持反法西斯战争,爱因斯坦以600万美元拍卖1905年狭义相对论论文手稿。发表对罗素的认识论的评论。

12月,同斯特恩、玻尔讨论原子武器和战后和平问题,听从玻尔劝告,暂时保持沉默。

1945年,66岁

3月,爱因斯坦同利奥·西拉德讨论原子军备的危险性,写信介绍西拉德去见罗斯福,未果。

4月,从高等学术研究院退休(事实上依然继续照常工作)。

9月,连续发表一系列关于原子战争和世界政府的言论。

1946年,67岁

5月,爱因斯坦发起组织“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担任主席。接受林肯大学(黑人学校)名誉博士学位。写长篇《自述》,回顾一生在科学上探索的道路。妹妹玛雅因中风而瘫痪,以后每夜念书给她听。

10月,给联合国大会写公开信,敦促建立世界政府。

1947年,68岁

爱因斯坦继续发表大量关于世界政府的言论。

9月,爱因斯坦发表公开信,建议把联合国改组为世界政府。

1948年,69岁

4月,爱因斯坦同天文学家夏普林利合作,全力反对美国准备对苏联进行“预防性战争”。抗议美国进行普遍军事训练。

同年,发表《量子力学和实在》,前妻米列娃在瑞士苏黎世病故。

12月,作剖腹手术,在腹部主动脉里发现一个大动脉瘤。

1949年,70岁

1月13日,爱因斯坦出院。

1月,写《对批评的回答》,对哥本哈根学派在文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哲学家—科学家》中的批判进行反批判。

11月,“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停止活动。

1950年,71岁

2月13日,发表电视演讲,反对美国制造氢弹。

3月18日,在遗嘱上签字盖章。内森博士被指名为遗嘱执行人。遗产由内森博士和杜卡斯共同托管。信件和手稿的最终贮藏所是希伯来大学。其他条款当中还有:小提琴赠给孙子伯恩哈德·凯撒·爱因斯坦。

4月,发表《关于广义引力论》。《晚年集》出版。

1951年,72岁

爱因斯坦连续发表文章和信件,指出美国的扩军备战政策是世界和平的严重障碍。

6月,爱因斯坦的妹妹玛雅在长期瘫痪后去世。

9月,“原子能科学家非常委员会”解散。

1952年,73岁

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和空间问题》、《关于一些基本概论的绪论》。

11月,以色列第1任总统哈伊姆·魏茨曼去世后,以色列政府请他担任第2任总统,被拒绝。

1953年,74岁

4月3日,爱因斯坦给伯尔尼时代的旧友写《奥林匹亚科学院颂词》,缅怀青年时代的生活。

5月16日,给受迫害的教师弗劳恩格拉斯写回信,号召美国知识分子起来坚决抵抗法西斯迫害,引起巨大反响。为纪念玻恩退休,发表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的论文,由此引起两人之间的激烈争论。发表《〈空间概念〉序》。

1954年,75岁

3月,爱因斯坦过了75岁的生日,通过“争取公民自由非常委员会”,号召美国人民起来同法西斯势力作斗争。爱因斯坦被美国参议员麦卡锡公开斥责为“美国的敌人”。

5月,爱因斯坦发表声明,抗议对奥本海默的政治迫害。

秋,因患溶血性贫血症卧床数日。

11月18日,爱因斯坦在《记者》杂志上发表声明,不愿在美国做科学家,而宁愿做一个工匠或小贩并完成《非对称的相对论性理论》。

1955年,76岁

2月,爱因斯坦同社会学家伯特兰·罗素通信讨论和平宣言问题、反对使用核武器,并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3月,爱因斯坦著述《自述片断》,回忆青年时代的学习和科学探索的道路。

4月3日,爱因斯坦同科恩谈论关于科学史等问题。

4月5日,驳斥美国法西斯分子给他扣上“颠覆分子”帽子。

4月11日,在宣言上签名。

4月13日,在草拟一篇电视讲话稿时发生严重腹痛,后诊断为动脉出血。

4月15日进普林斯顿医院。

4月18日,爱因斯坦被诊断出患有主动脉瘤,当日午夜在睡梦中因主动脉瘤破裂引发的脑溢血逝世于普林斯顿,享年76岁。

一位名叫托马斯·哈维的医生借解剖爱因斯坦遗体的机会,背着爱因斯坦的家人“悄悄”地取走了爱因斯坦的大脑和眼球。这位病理医生希望未来神经科学界能够研究爱因斯坦的大脑,以发现爱因斯坦聪明的原因。

为遵照爱因斯坦的遗嘱,他逝世后并没有举行任何丧礼,也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遗体便依照遗嘱被火化了,骨灰撒在永远保密的地方,目的是不会令埋葬他的地方成为圣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路由器管理员密码是多少?常见默认密码一览及安全设置指南
18强赛踢完之后,及洲际附加赛的情况,国
开通流程
365国际网站

开通流程

08-25 👁️ 4990
微信怎么关闭自己的朋友圈
365国际网站

微信怎么关闭自己的朋友圈

07-26 👁️ 5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