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关于西岳这个称呼,相传是因为周平王东迁,而华山在东周王国之西,故称“西岳”。而后秦朝建都咸阳,西汉建都长安,都在华山之西,所以华山不再称为“西岳”。直到后来刘秀建立东汉,华山才恢复了“西岳”之称。
值得一说的是,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又有“华夏之根”之誉。
华山之名最早出现于《山海经》和《禹贡》中,即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华山”之名。
在《水经·渭水注》中记载:“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远而望之,又若花状。”因在古时“花”和“华”通用,所以“花山”即“华山”。而在《白虎通义》中的记载载:“西方为华山,少阴用事,万物生华,故曰华山。
秦始皇首祭华山,后来从汉唐以来,其封号则递增。到了唐朝,因道教兴盛,道徒开始在华山兴建道观,并逐渐在北坡沿溪谷而上开凿了一条险道,从而形成了“自古华山一条路”。
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
《尚书》载,华山是"轩辕皇帝会群仙之所"。《史记》载,黄帝、虞舜都曾到华山巡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